空心蓋樓施工技術要點與注意事項
一、?材料與構件質量控制?
空心樓蓋產品的選型與驗收?
空心樓蓋產品需嚴格核查生產資質、質量認證文件(如合格證、檢測報告),避免使用劣質或重復利用的模板?。對內置模盒的完整性進行檢查,破損或變形超過5的構件應作報廢處理?。
針對不同跨度需求,優(yōu)先選用高強復合薄壁管(如聚苯乙烯填充體)或箱體組合結構,確??箟盒阅芘c設計荷載匹配?。
鋼筋與混凝土材料要求?
主筋直徑≥12mm,挑梁主筋≥16mm螺紋鋼,副筋≥10mm,鋼筋網片采用雙排布置,間距≤15cm,植入深度≥12cm?。
混凝土需采用425號以上水泥及非海沙粗骨料,摻入抗裂纖維(摻量0.8-1.2kg/m3)或膨脹劑(摻量6-8),避免收縮裂縫?。
二、?核心施工工藝規(guī)范?
1.模板支撐體系安裝?
模板安裝需確保平整度誤差≤3mm,支撐系統(tǒng)間距≤800mm,立桿底部設置鋼墊板防止沉降?。對跨度≥8m的樓蓋,模板起拱高度按跨度的0.1-0.3控制?。
水電管線需同步預埋,采用PVC套管穿線,嚴禁后期開槽破壞結構?。
2.內置模盒定位與固定?
按施工圖彈線定位,模盒間距偏差≤10mm,采用專 用卡具固定,與鋼筋骨架間隙≥15mm?。在肋梁交叉處設置抗浮壓筋(Φ8@600mm),防止?jié)仓r模盒上浮?。
3.混凝土澆筑技術要點?
采用分層澆筑法:首次澆筑厚度≤樓蓋總厚的3/5,二次澆筑間隔≤2小時,避免冷縫產生?。
振搗操作規(guī)范:使用Φ30mm振動棒,沿肋梁方向斜向45°插入,振搗間距≤400mm,時間控制在15-20秒/點,避免觸碰模盒?。
表面處理:終凝前完成二次抹壓,覆蓋塑料薄膜保濕養(yǎng)護≥14天,環(huán)境溫度低于5℃時采取加熱措施?。
三、?防水與結構安全控制?
1.防滲漏關鍵措施?
基礎墻與地面連接處設置20mm×20mm密封膠槽,填充聚氨酯防水膠?。
地面防潮層采用1:2.5防水砂漿(厚度≥20mm),排水坡度≥2,并鋪設SBS改性瀝青卷材?。
預留孔洞周邊加設Φ8@150mm環(huán)形鋼筋,孔洞直徑>300mm時需設置混凝土翻邊?。
2.結構穩(wěn)定性保障?
雙向板設計時,混凝土受壓區(qū)高度應控制在上翼緣范圍內,超限時需增加上翼緣厚度(≥20mm)?。暗梁空心樓蓋主梁寬度≥1/8跨度,肋梁高度≥1/20跨度,確保工字形肋傳力體系有效性?。
四、?特殊節(jié)點與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處理?
非整磚施工規(guī)范?:空心磚切割必須使用無齒鋸,切割后邊緣需打磨平整,嚴禁直接敲打斷磚。水平灰縫與豎直灰縫寬度控制在8-12mm,砂漿飽滿度≥90。墻體每日砌筑高度≤1.8m,長度>5m時增設構造柱?。
設備安裝區(qū)域加固?:重型設備基礎下方樓蓋區(qū)域需增設Φ14@100mm雙向加強筋,混凝土強度提高至C35,并設置獨立支撐架(間距≤500mm)?。
五、?質量驗收與安全管理?
1.分階段驗收標準?
隱蔽工程驗收:模盒定位偏差≤10mm,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≤3mm?。
結構驗收:28天混凝土強度≥設計值的95,樓蓋撓度≤L/250(L為跨度)?。
荷載試驗:施加1.2倍設計荷載24小時后,裂縫寬度≤0.3mm,殘余變形≤L/300?。
2.安全管控要點?
特種作業(yè)人員(如起重機械操作工)必須持證上崗,吊裝設備額定載荷需≥1.5倍構件重量?。澆筑作業(yè)平臺承載力≥3kN/m2,臨邊防護欄桿高度≥1.2m?。
六、?典型案例問題與解決方案?
1.模盒上浮問題?
現象?:澆筑過程中模盒位移≥20mm。
對策?:增設抗浮壓筋(Φ10@600mm),降低澆筑速度至1m3/h,采用分段跳倉澆筑?。
1.肋梁蜂窩缺陷?
現象?:肋梁底部出現直徑>10mm孔洞。
對策?:優(yōu)化混凝土坍落度至160-180mm,采用附著式振搗器輔助振搗,拆模后采用環(huán)氧砂漿修補?。
結語
空心蓋樓施工需貫穿“材料嚴控、工藝精細、監(jiān)測閉環(huán)”三大原則,通過標準化流程(如模盒定位九步法、混凝土澆筑三檢制)實現質量可控。建議引入BIM技術進行三維排布模擬,結合應力傳感器實時監(jiān)測關鍵節(jié)點變形,全面提升施工質量與安全水平?。